第二次陕西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2010/12/23 14:10

|

Aa

字体:
|

陕西省第二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国防科工办

 

20101210

   

为全面掌握我省R&D[1]活动情况,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通知》(国统字[2009]57号)要求,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省R&D资源清查[2]。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1231,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3]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

 

在全省各级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陕西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陕西省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省R&D人员9.36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83万人,占51.6%;女性人员2.63万人,占28.1%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 6.81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5]4.23万人年,占62.2%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55万人年,占8.1%;应用研究人员1.50万人年,占22.0%;试验发展人员4.76万人年,占69.9%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R&D总经费为189.51亿元,是2000年的2.91倍,年平均增长16.4%R&D经费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32%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9.74亿元,占5.1%;应用研究经费34.44亿元,占18.2%;试验发展经费145.33亿元,占76.7%。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6.8倍、2.6倍和2.8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115.23亿元,占60.8%;企业资金66.77亿元,占35.2%;国外资金0.50亿元,占0.3%;其他资金7.0亿元,占3.7%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其中制造业R&D经费55.30亿元,占29.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00.94亿元,占53.3%;教育20.53亿元,占10.8%(详见附表1)。

 

按关中、陕南、陕北地区分,关中地区R&D经费183.17亿元,占96.7%;陕南地区5.75亿元,占3.0%;陕北地区0.59亿元,占0.03%(分地区情况详见附表2)。

三、R&D项目(课题) [6]情况

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2.34万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5.13万人年,项目经费123.88亿元。

 

按社会经济目标[7]分,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36.65亿元,占29.6%;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2.97亿元,占2.4%;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2.07亿元,占1.7%;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4.01亿元,占3.2%;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0.85亿元,占0.7%;其他项目77.33亿元,占62.4%

四、研究开发机构[8]情况

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885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4.69万人,是2000年的1.8倍,其中博士和硕士11064人,占23.6%,是2000年的3.6倍。机构R&D经费135.05亿元,是2000年的11.8倍。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143.93亿元,是2000年的5.0倍。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46个,占5.2%;农业科学领域43个,占4.9%;医药科学领域52个,占5.9%;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685个,占77.4%;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59个,占6.7%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全省专利申请数为6967件,是2000年的9.9倍;其中发明专利3713件,是2000年的12.7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53.3%。当年专利授权数1551件,拥有发明专利累计数为8910件,是2000年的12.7倍。

 

附表1

2009年分行业R&D投入情况

 

R&D人员全时当量

R&D经费

总量

(人年)

比重

(%)

总量

(万元)

比重

(%)

总计

68040

100.0

1895063

100.0

农、林、牧、渔业

70

0.1

994

0.1

采矿业

1964

2.9

27970

1.5

制造业

23631

34.7

552998

29.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02

0.4

1529

0.1

建筑业

2806

4.1

46543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

0.1

129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17

0.8

14803

0.8

金融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36

1.8

13542

0.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5340

37.2

1009414

53.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

0.3

692

---

教育

9086

13.4

205341

10.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826

4.2

21083

1.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

---

25

---

 

附表2

2009年各市(区)R&D投入情况

 

R&D人员

全时当量

(人年)

R&D经费

(亿元)

R&D经费与GDP之比

(%)

全省

68040

189.51

2.32

西安市

52611

164.99

6.06

铜川市

53

0.16

0.10

宝鸡市

4869

9.13

1.13

咸阳市

3531

4.17

0.48

渭南市

2130

2.04

0.32

延安市

325

0.36

0.05

汉中市

2481

5.52

1.33

榆林市

246

0.23

0.02

安康市

132

0.10

0.04

商洛市

91

0.12

0.05

杨凌示范区

1543

2.69

6.61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3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则R&D人员全时当量=0.9+1+0.2+0.3+0.7=3.1(人年)

 

[5]研究人员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不含工业企业立项经费不足10万元的项目。

 

[8]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9]绝对数为亿元的指标保留两位小数,相对数指标保留1位小数。空格为无数字,“---”指相对数小于1位小数。

 

陕西省第二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国防科工办

 

20101210

   

为全面掌握我省R&D[1]活动情况,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通知》(国统字[2009]57号)要求,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省R&D资源清查[2]。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1231,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3]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

 

在全省各级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陕西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陕西省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省R&D人员9.36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83万人,占51.6%;女性人员2.63万人,占28.1%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 6.81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5]4.23万人年,占62.2%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55万人年,占8.1%;应用研究人员1.50万人年,占22.0%;试验发展人员4.76万人年,占69.9%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R&D总经费为189.51亿元,是2000年的2.91倍,年平均增长16.4%R&D经费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32%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9.74亿元,占5.1%;应用研究经费34.44亿元,占18.2%;试验发展经费145.33亿元,占76.7%。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6.8倍、2.6倍和2.8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115.23亿元,占60.8%;企业资金66.77亿元,占35.2%;国外资金0.50亿元,占0.3%;其他资金7.0亿元,占3.7%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其中制造业R&D经费55.30亿元,占29.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00.94亿元,占53.3%;教育20.53亿元,占10.8%(详见附表1)。

 

按关中、陕南、陕北地区分,关中地区R&D经费183.17亿元,占96.7%;陕南地区5.75亿元,占3.0%;陕北地区0.59亿元,占0.03%(分地区情况详见附表2)。

三、R&D项目(课题) [6]情况

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2.34万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5.13万人年,项目经费123.88亿元。

 

按社会经济目标[7]分,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36.65亿元,占29.6%;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2.97亿元,占2.4%;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2.07亿元,占1.7%;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4.01亿元,占3.2%;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0.85亿元,占0.7%;其他项目77.33亿元,占62.4%

四、研究开发机构[8]情况

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885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4.69万人,是2000年的1.8倍,其中博士和硕士11064人,占23.6%,是2000年的3.6倍。机构R&D经费135.05亿元,是2000年的11.8倍。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143.93亿元,是2000年的5.0倍。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46个,占5.2%;农业科学领域43个,占4.9%;医药科学领域52个,占5.9%;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685个,占77.4%;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59个,占6.7%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全省专利申请数为6967件,是2000年的9.9倍;其中发明专利3713件,是2000年的12.7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53.3%。当年专利授权数1551件,拥有发明专利累计数为8910件,是2000年的12.7倍。

 

附表1

2009年分行业R&D投入情况

 

R&D人员全时当量

R&D经费

总量

(人年)

比重

(%)

总量

(万元)

比重

(%)

总计

68040

100.0

1895063

100.0

农、林、牧、渔业

70

0.1

994

0.1

采矿业

1964

2.9

27970

1.5

制造业

23631

34.7

552998

29.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02

0.4

1529

0.1

建筑业

2806

4.1

46543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

0.1

129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17

0.8

14803

0.8

金融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36

1.8

13542

0.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5340

37.2

1009414

53.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

0.3

692

---

教育

9086

13.4

205341

10.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826

4.2

21083

1.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

---

25

---

 

附表2

2009年各市(区)R&D投入情况

 

R&D人员

全时当量

(人年)

R&D经费

(亿元)

R&D经费与GDP之比

(%)

全省

68040

189.51

2.32

西安市

52611

164.99

6.06

铜川市

53

0.16

0.10

宝鸡市

4869

9.13

1.13

咸阳市

3531

4.17

0.48

渭南市

2130

2.04

0.32

延安市

325

0.36

0.05

汉中市

2481

5.52

1.33

榆林市

246

0.23

0.02

安康市

132

0.10

0.04

商洛市

91

0.12

0.05

杨凌示范区

1543

2.69

6.61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3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则R&D人员全时当量=0.9+1+0.2+0.3+0.7=3.1(人年)

 

[5]研究人员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不含工业企业立项经费不足10万元的项目。

 

[8]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9]绝对数为亿元的指标保留两位小数,相对数指标保留1位小数。空格为无数字,“---”指相对数小于1位小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