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R&D人员  指报告期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R&D项目活动的人员,R&D项目管理人员,以及为R&D活动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直接服务的人员。

研究人员  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全时人员  指在报告期企业R&D人员中实际从事R&D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90%及以上的人员。

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指报告期企业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例如:有2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3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则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R&D经费内部支出  指企业在报告年度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R&D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R&D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R&D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日常性支出  指企业在报告年度为开展R&D活动而发生的人员劳务费,及其各项管理费用和购买非资产性的材料、物资费用等他日常支出。

资产性支出  指企业在报告年度为开展R&D活动而进行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固定资产,以及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大修理等实际支出的费用。

政府资金  指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类资金。

企业资金  指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本企业的自有资金和接受其他企业委托而获得的经费。

R&D经费外部支出  指报告期企业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R&D活动而拨给对方的经费。

R&D项目  指报告期企业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企业办研发机构  指企业自办或与外单位合办,在管理上同生产系统相对独立(或者单独核算)的专门研究开发机构。

研发机构人员  指报告期末企业办研发活动机构中从业人员合计。

机构经费支出  指报告期企业办研发机构用于内部开展研发活动实际支出的总费用,包括机构人员劳务费(含工资)支出、机构业务费支出、管理费支出、固定资产购建支出以及其他维持机构正常工作的日常费用等的支出总和。

新产品  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专利申请数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向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发明专利申请数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向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有效发明专利数  指报告期末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期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有效发明专利数中境外授权  指报告期末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的、经国外及港澳台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予且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拥有注册商标  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拥有的注册商标件数。包括在境内和境外注册的商标件数,一件商标在境内外同时注册时只统计一件。

拥有注册商标中境外注册  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拥有的在国外或港澳台注册的商标件数。

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指报告期企业在自主研发或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形成的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项数。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  指企业在报告期按有关政策和税法规定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活动费用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  指新技术企业在报告期高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依法享受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额。

引进技术经费支出  指企业在报告期用于购买境外技术的费用支出,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图纸、配方、专利等技术资料的费用支出,以及购买关键设备、仪器、样机和样件等的费用支出。

消化吸收经费支出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指对引进技术的掌握、应用、复制而开展的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包括:人员培训费、测绘费、参加消化吸收人员的工资、工装、工艺开发费、必备的配套设备费、翻版费等。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  指企业在报告期购买境内其他单位科技成果的经费支出。包括购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图纸、配方、专利、技术诀窍及关键设备的费用支出。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指企业在报告期进行技术改造而发生的费用支出。技术改造指企业在坚持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产品、设备、工艺等),用先进工艺、设备代替落后工艺、设备,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全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