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局长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代
序)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扎实工作,历时两年的经济普查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向荣获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称号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普查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支持与配合普查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这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艰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求很高。普查实施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时期,是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倾力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自然灾害,倾力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倾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要动员数百万普查人员高质量完成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有经济活动单位的调查,工作极为艰巨。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相比,我国经济规模大幅增长,普查对象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更加复杂,经济形式更加多样,加之普查内容增加,普查任务十分繁重。普查需要摸清经济底数,掌握真实情况,为党和国家制定规划和政策,为社会公众参与经济活动,为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提供准确而系统的数据支持,责任异常重大。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为及时科学制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和举措,要求普查数据更加真实、更加准确、更加完整。
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工作,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制定了《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经济普查工作汇报。李克强副总理亲自担任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听取普查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亲赴企业视察普查登记情况,深入国家统计局指导普查工作,今天又专门发来《贺信》对经济普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指明了普查工作的方向,极大地鼓舞了普查工作者的士气,是普查成功的根本。
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在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团结奋斗、努力工作下,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行政区域、横向分工明确、纵向执行有力的普查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设计了基本适合我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和我国历次普查经验、基本科学统一规范的经济普查方案;全国共动员组织了 3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对有证照的2874万个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地毯式单位清查,对从事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710万个法人单位、886万个产业活动单位,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现场登记;对全国93个县、186个普查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对获得的海量数据进行了认真审核汇总。
通过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二、三产业的规模、布局和结构,查清了第二、三产业的效益情况、技术现状、生产要素以及常规统计无法全面反映的服务业发展状况,查实了二、三产业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状况,查清了二、三产业所有单位的基本情况,摸准了第二、三产业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查实了我国GDP总量和结构。
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资料,客观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反映了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现状和水平,反映了主要资源的消耗和结构情况。不久前,全国经济普查第一、二、三号公报已经陆续发布,国内外媒体进行了积极报道,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经济普查结果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对于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普查对象大力支持配合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结果。广大统计工作者和普查人员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普查,默默无闻奉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优良的业绩。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广大普查工作者牢记使命、真实普查,铸就了可歌可泣的普查人精神。
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的进取思想。面对数量空前的普查对象,面对异常复杂的普查环境和非常艰巨的普查任务,广大普查工作者知难而进、勤于探索、勇于开拓,构建了新的普查指标体系,创新了普查数据采集方式、单位清查方式、质量抽查方式,开发了新的高效的普查数据处理系统,不仅设计出科学适用统一的普查方案和实施方案,而且形成了一套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科学管理方法。
科学求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广大普查工作者始终把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作为最高准则和根本追求,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为中心,依靠科学、反复试点、博采众长,深入普查基层、深入普查对象、深入普查现场,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认真登记普查报表、细心审核普查数据、严格加工普查资料,恪守独立普查、独立上报、独立监督的职业操守,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的大局意识。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自觉服从大局,充分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主动开展工作,积极推动普查,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各级统计部门特别是普查机构有效地发挥了日常组织和综合协调的作用。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在财力和物力上对普查工作给予支持和保障。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宣传动员。各级工商、税务、民政、机构编制和质检等部门认真进行了单位核实、认定和督促检查工作。铁路、银行、证券、保险、邮政、军队、武警等部门很好地完成了本部门、本系统的经济普查任务。
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这次普查,绝大多数普查工作者都是临时抽调、借调或选聘的。他们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乐,无怨无悔,为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奉献着聪明才智,书写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敬可佩的无名英模。特别是基层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和广大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经常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冒着盛夏酷暑,顶着三九严寒,奔波于大街小巷之中逐门逐户进行普查,攀登于高楼大厦之间逐层逐室进行走访,久坐于书桌电脑之旁逐表逐数审核录入,为普查工作的成功做出了非凡贡献。
恪遵法纪、严守秘密的法制观念。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坚决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严格依法布置普查工作,严格依法采集普查数据,严格依法加工、审核、上报、发布普查资料;大力加强普查法制宣传,努力增强全社会依法支持、配合、参与普查的意识,依法如实填报普查登记表的意识;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在普查中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严格保守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确保普查资料不作为任何单位实施处罚的依据,消除了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圆满完成,为进一步完善普查制度,组织实施好各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推进统计改革和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健全普查组织是普查成功的保障。国务院成立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国普查工作。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相应的普查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都成立了普查小组,全力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为强化责任意识,下级与上级普查机构层层签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目标责任书”。发展改革、宣传、机构编制、监察、民政、财政、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和铁路、银行、证券、保险、军队、武警等系统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认真履行职责。许多地方的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指导普查工作,各级普查机构负责同志亲自带队督促检查组织实施情况。在充分考虑责任心、业务能力、普查经验的基础上,经认真选调和选聘,全国组建了300万人的普查队伍,自上而下、逐级逐层对所有普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普查制度、调查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实践证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基层组织的积极参与,高素质的普查队伍,为普查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学设计方案是普查成功的前提。国务院经普办全面吸取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经验,充分借鉴国际上经济普查的成熟做法,认真征求各地方、各部门、基层统计机构和普查对象的意见,积极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深入开展综合试点和不同形式的专项试点,广泛调查研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了科学的普查方案。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这次普查方案的特点在于,普查范围更加全面,把能源和水资源消耗调查范围,由规模以上工业扩大到全部第二、三产业单位;普查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企业效益和技术情况的指标,增加了高耗能行业通用设备情况调查;普查方案更加统一,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单位清查标准、办法和统一的个体经营户普查办法;普查方式更加科学,实现了常规调查与普查的有机结合;普查队伍更加注重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制定了严格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选聘和培训细则。科学适用、统一完善的普查方案,对有序组织实施普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扎实开展单位清查是普查成功的基础。这次单位清查,将每一个居委会、村委会所管辖的区域设置为一个普查区。按照统一的清查标准和办法,分别由各级普查机构,依据现有的行政区划,在上级普查办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划定普查区域,绘制普查区划图,实现了普查区对地域的全面覆盖、不重不漏。普查员实地逐街逐巷、逐楼逐室、逐门逐户,对辖区内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基本实现了普查单位的不重不漏。通过与工商、税务、质检、民政、编制部门提供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行政记录进行比对,保障每一个普查对象都被纳入普查总体。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全国不少省份已经建立了具有村(居)委会边界的普查区电子地图,有些地区还将普查对象关联到建筑物,这对查清基本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细致的单位清查,为实施普查登记和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奠定了良好基础。
认真做好普查表填报是普查成功的核心。国务院经普办与中宣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各级普查机构和宣传部门组织各类新闻媒体,采取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和户外标牌、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普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提高了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在普查表填报阶段,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各负其责,按照全国统一要求,严格依据单位清查的单位名录发放普查表,逐门逐户组织指导普查对象填写普查表,认真审核、验收、汇集普查资料。各级普查机构派出大量的工作组,深入登记现场进行督察指导,有效地推动了填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大普查对象认真整理普查基础资料,积极配合普查工作,认真填写普查登记表,及时报送普查资料。普查填报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使我们获得海量的扎实的微观数据,为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过程控制是普查成功的关键。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坚持依法普查,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独立组织实施普查,独立加工上报数据,严守普查对象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严肃查处普查违法违纪行为。制定普查工作进度表和业务流程图,保证了普查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建立实施数据质量控制单位责任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验收。各级普查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数据质量控制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质量工作。基层普查机构对单位清查表进行了全面的人工审核并组织各普查区进行交叉审核。对普查对象报送的所有普查表,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按照制度规定的审核要求,逐一进行了专项检查;各基层普查机构组织有经验的财务、统计人员,对普查表填报质量进行人工审核,重点核对调查单位数、产业活动单位数、主要统计指标的关联性和匹配性。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县、市和省级普查机构又运用全国统一设计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逻辑审核。上级普查机构对下级普查机构上报的数据还实行了严格的质量验收。
事后质量抽查是检验普查成功的依据。按照李克强副总理“经济普查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要求,为准确判断这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根据国际惯例和历次普查的经验,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数据质量抽查方案,明确了严格的抽查纪律和规范。国务院经普办共抽调近400名业务骨干组成30个抽查组,由国家统计局各内设机构和部分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按照严格保密、随机抽选、异地核查的原则,对各地普查主要数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事后质量抽查。抽查结果显示,这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填报质量符合普查方案设计要求。
经济普查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要全面完成普查任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积极应用普查成果。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本次普查数据为重要依据,科学制订“十二五”规划和有关政策。统计部门要积极做好普查数据提供工作,确保普查成果在部门之间充分共享。加大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力度,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度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作用。充分利用普查成果,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稳步推进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既简朴节约又能激励先进的原则,及时表彰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特别要做好对基层普查工作者的表彰。我们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地做好各项普查后续工作。
辉煌成为过去,重任接踵而至。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普查人精神,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重大统计调查中再立新功,向党、国家和人民交出新的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