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章的主要内容和资料来源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及国际收支平衡表四个部分。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根据不同产业部门、不同支出构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情况而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国民总收入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求得的。

本年鉴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与之有关的指标数据,最后一年数据不是最终数,还会在获得更多的财务和行政记录等资料后发生变动。如果遇到普查,在能够获得更详细的基础资料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还会发生变动。2005年,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按照《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的要求,重新计算了经济普查年度(即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利用趋势离差法(即先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出历史数据的趋势值,然后,利用原有历史数据实际值和趋势值的比率修订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的历史数据趋势值,得到新的历史数据修订值),修订了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此外,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分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了调整,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列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再包括电信业,但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业,批发与零售业不再包括餐饮业。2005年及以后年份的数据是与修订以后的历史数据相衔接的数据。

本年鉴所列分地区的数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由于采取分级核算,各地区数据相加不等于全国总计。

二、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它可以用来揭示部门间经济技术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表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制。

三、资金流量表

我国资金流量表表式与国际上通用的表式相似,是机构部门与交易项目的矩阵表式。主栏为交易项目,主要反映分配方式和融资工具;宾栏按机构部门分类。机构部门分类是根据机构单位具有的基本特征所进行的部门分类。资金流量表把参与资金活动的主体分为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住户和国外五个部门。每一部门下设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两栏。现行的资金流量表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为实物交易部分,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制;下半部分为金融交易部分,由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编制。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国际收支统计手册》第五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