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时,一些网友感慨自己“拖后腿”,对此应如何看待?
2021-02-19 09:50:00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公布人均收入数据时,有网友感慨“拖后腿”,主要是对收入的概念和平均数的特性不够了解导致的,其实居民还可以使用收入中位数和五等份分组的人均收入来深入了解自己收入水平的相对状况。

 

  (1)要全面理解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可支配收入有四种来源。一是工资性收入,除工资外,还有奖金、津贴、过节费、来自单位的实物收入等;二是经营净收入,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净收入,由全部生产经营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税金后所得;三是财产净收入,指家庭从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票红利、房屋租金等;四是转移净收入,指国家、社会团体以及居民家庭间的转移性收入扣除转移性支出后的净收入,主要包括养老金和离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赡养收入等。如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张三有一套公寓租给房产中介,平时还与朋友合伙经营一家网店,计算他家的可支配收入时,除了张三的工资性收入外,还需要加上出租房屋收入和网店的盈利所得。再如,李四在省城打工,爱人在老家养猪、种玉米,他们一家的收入就应该包括打工收入和出售生猪和玉米刨去成本和圈舍、农机具折旧后的净收入。

 

  (2)要看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平均数。居民收入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6万记账户的调查数据汇总后计算出来。16万记账户包含城镇和农村家庭,分布于各个地区,覆盖了高中低各类收入层次。各个家庭之间收入水平不可能完全接近,总是存在一定差距,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平均数,反映的是一般水平。从统计角度来说,通常有一半以上家庭的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收入水平,所以很多人感觉自己的收入“拖后腿”了。

 

  (3)要综合使用多种收入指标了解自身收入水平的相对状况。平均数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国家统计局为了消除这种影响,还计算和发布全国居民收入中位数和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收入,客观反映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情况,也便于不同收入阶层的人更好地了解自身收入的相对状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