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一:邮电通信业突飞猛进

1999/09/19 14:54

|

Aa

字体:
|

——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一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邮电通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已广泛地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联系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在旧中国,虽然邮政通信业发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发展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邮电通信业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邮电通信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全年完成的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431.21亿元,是解放初期业务量的940多倍。进入90年代后,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1% 。邮电通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一、 邮电通信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旧中国邮电通信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网络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层次显著提高

    建国初期,我国邮政通信网的基础很差,网点稀少,设备陈旧。1949年底,全国仅有邮政局所25667 处,其中自办局所4207处,邮路总长度70.6万公里,而且这些设施大都设在城市,广大农村很少,农民用邮极为困难。与此同时,全国长途电信传输网络仅有架空明线杆路76975 公里,北京与各省会相互间的通信联络主要靠短波无线电路维持,有线电路仅用于疏通部分区间通信。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邮政通信网已初步建成以首都北京和主要城市为中心的,连接广大城乡,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的全国邮政通信网。至1998年底,全国邮电局所已发展到10万多处,不仅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而且邮电局所的服务功能也今非昔比,目前能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邮电局所2万多处,占全部邮电局所的25% 以上,在布局上趋于合理。1949年,邮政自办局所设在城市的占89%,设在农村的只占11%。到1998年,设在农村的邮政自办局所已经占了绝大多数,大大改变了农村的邮政落后面貌。

    五十年来,我国电信网建设成就斐然,一个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基础传输网络已经建成。1998年,我国完成了横跨东西南北的“八横八纵”网格型光缆骨干网的建设,长途干线光缆总长度达到19.4万公里,连接了全部省会城市和90% 以上的县市,除西藏拉萨市,现在各省会城市都有2条以上的光缆通过。全国公用通信网光缆总长度达到100万公里。在沿海和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光缆已经通到乡镇、小区、大楼,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技术手段。全国所有省份都建立了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电路达到2万多路,数字微波线路达到6万多公里,构成了天地互补、立体交叉的网状网。与此同时,我国参与了多条国际陆地光缆和海底光缆的建设,如:中日、中韩、亚欧海缆;亚欧、中俄陆地光缆等。全长27000 公里的亚欧陆地光缆是由我国发起建设的,它东起中国上海,西至德国法兰克福,途径20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陆地光缆系统。

    1998年公用电话网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8亿门,网路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8% 。长途业务电路总数达到157万路,数字化比重超过99%。长途自动交换机达到449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国产化比重明显提高,全国公用通信网中国内生产交换机比重超过50%,其中,1998年新增容量中,国内生产设备比重达到98%。

    1987年我国开办了移动通信业务,进入90年代,发展迅猛,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1998年,全国共有移动通信基站3.2万个,移动通信信道139.6万个,移动交换机总容量超过4000万门,移动电话网覆盖了全国98% 的地市和90%的县市,并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家运营公司实现了自动漫游。

    1992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公用数据通信网。目前,以分组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网和帧中继网为主的公用数据通信网已初具规模,覆盖90%以上的县市,通信能力达到61万端口,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用数据通信网之一。

    (二) 邮政电信业务品种多样化,业务量持续快速发展

    解放初期,邮政通信主要业务是信函、汇票、包件等。1949年,全国函件业务量为59874.4 万件,包件业务量277.1万件,汇票业务量444.7万张。进入80年代后,我国相继开办了贺年明信片、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国际国内电子信函、国际国内邮政汇兑以及礼仪信函等邮政新业务,邮政业务品种多样化,结构趋向合理。随着社会用邮需求不断提高,各种邮政业务量大幅度提高,1998年,国内函件645947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函件9202万件,国内包件9669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包件57.4万件,国内汇票 23069万件,国际汇票5652张,特快专递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后,又相继开办了国际专递业务,目前特快专递业务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49年,我国电信业务规模小、种类少,仅有国内电报1125.6万张,国内长途电话 901.6万张,市话用户21.8万户,而到1998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265亿元,电信收入完成1992亿元,全国公用电话网拥有电话用户近9000万户,住宅电话用户占80%。全国电话普及率超过10部/百人,城市达到30部/百人,北京、广州、杭州、福州、南京、深圳等城市的电话普及率超过 50部/百人。目前,城市居民家庭70%以上安装了住宅电话,在沿海一些城市,几乎每个家庭都装有电话。1998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模拟移动电话用户。无线寻呼用户达到3908万户。中国电信的各类数据通信用户达到 156万户,已有74家全国性集团用户利用公用通信网组建计算机专用系统。公用数据通信网可以提供虚拟专用网、专线互联、会议电视、可视图文、电子数据交换、数据检索、电子信箱、传真存储转发、计算机互联网访问等多项增值电信业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商务、IP电话、证券交易等也在开始试验。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和港澳电信业务迅速增长。1998年,中国已经同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直达电路;国际ISDN和国际帧中继分别同美国等 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公司开通或签订协议;国际点对点(CHINANET)业务已开通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及澳门地区。国际300 号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与世界各国之间开通,国际传真存储转发业务也与日本、美国和香港地区开通。我国国际电信业务基本上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三) 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邮电通信业作为社会公用性事业,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邮电通信部门长期以来,始终把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对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邮政网的扩大,邮运工具的现代化,邮政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1998年,平均每一邮电局所服务人口为1.22万人,而解放初期为2 万多人;服务面积为93.9平方公里,仅为解放初期364.9平方公里的25%,使人们充分享受到用邮的方便;邮政城区每日平均投递二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4.3 次;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的乡的比重达93.3% ;邮件损失及逾限率都大幅下降。人均用邮量不断提高,全年人均发函件5.27件,是解放初期人均发函件的5 倍;每百人平均订有报刊18.4份,而解放初期平均每百人只有0.5份。

    通信网能力的增强和技术装备的改善,促进了电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1997年已建成320 个以地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的本地电话网。1998年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67.1%。公用电话达到259万部,投币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等也有了较快发展。移动电话联网漫游范围进一步扩展,在实现移动通信模拟网全国联网漫游后,数字移动通信网(GSM)已覆盖330个地市和2000个县市。中国电信长城试验网(CDMA)已在北京等四城市开通。280 兆高速寻呼网在22个省会以上城市联网运行。126、127、198、199等无线寻呼系统已经基本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无线寻呼服务网络。公用数据通信网已经覆盖到地市以上城市和90%以上的县市及部分乡镇。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已通达所有的省会城市,实现联网的省市超过20个。 168信息服务台实现全国地市以上城市联网。移动电话已基本做到即买即通,交费难、查询难等问题在大部分地区得到有效缓解。“170”电话查询服务、“180”投诉服务和“189”电话业务受理服务等在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70%以上的地市建成开通。

    二、邮电通信业跨世纪发展目标

    到2000年,我国将建成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电信网。长途传输网由20万公里光缆干线、14万公里微波干线和40座大型卫星地球站组成。全国各地普遍建成以地市为中心、城乡一体化的本地电话网;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66亿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基本实现光纤到路边、到小区、到大楼,经济发达的农村基本实现光纤到乡镇、到行政村。移动电话网形成数字网为主、模拟网为辅,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覆盖所有地市以上城市和95%以上的县市以及经济发达的乡镇、主要交通干线,信道总数达到229万个,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577万户。数字数据网通达全国90%以上的县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覆盖所有地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城,多媒体通信网实现与电话网的相同覆盖,智能网覆盖有需求的地区。

    电信网完成从四级网向两级网的过渡,形成省际光缆干线网以格型为主、省内光缆干线网以环型为主的结构。新建长途传输网全部采用 SDH技术,业务量大的干线采用4χ2.5Gb/s、8χ2.5 Gb/s 或更大容量的传输设备。移动通信在对地面蜂窝网扩容、完善的同时,适度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并开发试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网与多媒体通信网逐步向综合宽带网过渡,逐步融合网络骨干传输层,实现系统集成、业务多样、功能齐全、接入灵活。基本业务稳步增长,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基本适应社会对通信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5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00万户以上。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40%。

    到2010年,中国电信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整体通信能力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网络规模跃居世界首位。通信网技术层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电信网应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高速、灵活、可靠的智能化传输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光缆干线主要采用20-40Gb/sSDH技术或更高速率的先进设备;以ATM为核心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覆盖地市以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城、乡镇;接入网具备为城市用户和具备条件的农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能力;支撑网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效率质量、安全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水平将实现新的跨越,各项业务都能满足社会需要,并能根据用户需要开办各种服务项目。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8%左右;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3%左右,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5%左右。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为今后的更快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各方面对邮电通信的需求必将日益增长,中国的邮电通信业一定会把握住这一发展机遇,创造出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一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邮电通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已广泛地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联系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在旧中国,虽然邮政通信业发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发展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邮电通信业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邮电通信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全年完成的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431.21亿元,是解放初期业务量的940多倍。进入90年代后,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1% 。邮电通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一、 邮电通信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旧中国邮电通信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网络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层次显著提高

    建国初期,我国邮政通信网的基础很差,网点稀少,设备陈旧。1949年底,全国仅有邮政局所25667 处,其中自办局所4207处,邮路总长度70.6万公里,而且这些设施大都设在城市,广大农村很少,农民用邮极为困难。与此同时,全国长途电信传输网络仅有架空明线杆路76975 公里,北京与各省会相互间的通信联络主要靠短波无线电路维持,有线电路仅用于疏通部分区间通信。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邮政通信网已初步建成以首都北京和主要城市为中心的,连接广大城乡,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的全国邮政通信网。至1998年底,全国邮电局所已发展到10万多处,不仅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而且邮电局所的服务功能也今非昔比,目前能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邮电局所2万多处,占全部邮电局所的25% 以上,在布局上趋于合理。1949年,邮政自办局所设在城市的占89%,设在农村的只占11%。到1998年,设在农村的邮政自办局所已经占了绝大多数,大大改变了农村的邮政落后面貌。

    五十年来,我国电信网建设成就斐然,一个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基础传输网络已经建成。1998年,我国完成了横跨东西南北的“八横八纵”网格型光缆骨干网的建设,长途干线光缆总长度达到19.4万公里,连接了全部省会城市和90% 以上的县市,除西藏拉萨市,现在各省会城市都有2条以上的光缆通过。全国公用通信网光缆总长度达到100万公里。在沿海和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光缆已经通到乡镇、小区、大楼,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技术手段。全国所有省份都建立了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电路达到2万多路,数字微波线路达到6万多公里,构成了天地互补、立体交叉的网状网。与此同时,我国参与了多条国际陆地光缆和海底光缆的建设,如:中日、中韩、亚欧海缆;亚欧、中俄陆地光缆等。全长27000 公里的亚欧陆地光缆是由我国发起建设的,它东起中国上海,西至德国法兰克福,途径20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陆地光缆系统。

    1998年公用电话网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8亿门,网路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8% 。长途业务电路总数达到157万路,数字化比重超过99%。长途自动交换机达到449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国产化比重明显提高,全国公用通信网中国内生产交换机比重超过50%,其中,1998年新增容量中,国内生产设备比重达到98%。

    1987年我国开办了移动通信业务,进入90年代,发展迅猛,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1998年,全国共有移动通信基站3.2万个,移动通信信道139.6万个,移动交换机总容量超过4000万门,移动电话网覆盖了全国98% 的地市和90%的县市,并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家运营公司实现了自动漫游。

    1992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公用数据通信网。目前,以分组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网和帧中继网为主的公用数据通信网已初具规模,覆盖90%以上的县市,通信能力达到61万端口,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用数据通信网之一。

    (二) 邮政电信业务品种多样化,业务量持续快速发展

    解放初期,邮政通信主要业务是信函、汇票、包件等。1949年,全国函件业务量为59874.4 万件,包件业务量277.1万件,汇票业务量444.7万张。进入80年代后,我国相继开办了贺年明信片、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国际国内电子信函、国际国内邮政汇兑以及礼仪信函等邮政新业务,邮政业务品种多样化,结构趋向合理。随着社会用邮需求不断提高,各种邮政业务量大幅度提高,1998年,国内函件645947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函件9202万件,国内包件9669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包件57.4万件,国内汇票 23069万件,国际汇票5652张,特快专递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后,又相继开办了国际专递业务,目前特快专递业务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49年,我国电信业务规模小、种类少,仅有国内电报1125.6万张,国内长途电话 901.6万张,市话用户21.8万户,而到1998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265亿元,电信收入完成1992亿元,全国公用电话网拥有电话用户近9000万户,住宅电话用户占80%。全国电话普及率超过10部/百人,城市达到30部/百人,北京、广州、杭州、福州、南京、深圳等城市的电话普及率超过 50部/百人。目前,城市居民家庭70%以上安装了住宅电话,在沿海一些城市,几乎每个家庭都装有电话。1998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模拟移动电话用户。无线寻呼用户达到3908万户。中国电信的各类数据通信用户达到 156万户,已有74家全国性集团用户利用公用通信网组建计算机专用系统。公用数据通信网可以提供虚拟专用网、专线互联、会议电视、可视图文、电子数据交换、数据检索、电子信箱、传真存储转发、计算机互联网访问等多项增值电信业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商务、IP电话、证券交易等也在开始试验。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和港澳电信业务迅速增长。1998年,中国已经同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直达电路;国际ISDN和国际帧中继分别同美国等 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公司开通或签订协议;国际点对点(CHINANET)业务已开通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及澳门地区。国际300 号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与世界各国之间开通,国际传真存储转发业务也与日本、美国和香港地区开通。我国国际电信业务基本上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三) 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邮电通信业作为社会公用性事业,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邮电通信部门长期以来,始终把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对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邮政网的扩大,邮运工具的现代化,邮政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1998年,平均每一邮电局所服务人口为1.22万人,而解放初期为2 万多人;服务面积为93.9平方公里,仅为解放初期364.9平方公里的25%,使人们充分享受到用邮的方便;邮政城区每日平均投递二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4.3 次;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的乡的比重达93.3% ;邮件损失及逾限率都大幅下降。人均用邮量不断提高,全年人均发函件5.27件,是解放初期人均发函件的5 倍;每百人平均订有报刊18.4份,而解放初期平均每百人只有0.5份。

    通信网能力的增强和技术装备的改善,促进了电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1997年已建成320 个以地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的本地电话网。1998年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67.1%。公用电话达到259万部,投币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等也有了较快发展。移动电话联网漫游范围进一步扩展,在实现移动通信模拟网全国联网漫游后,数字移动通信网(GSM)已覆盖330个地市和2000个县市。中国电信长城试验网(CDMA)已在北京等四城市开通。280 兆高速寻呼网在22个省会以上城市联网运行。126、127、198、199等无线寻呼系统已经基本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无线寻呼服务网络。公用数据通信网已经覆盖到地市以上城市和90%以上的县市及部分乡镇。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已通达所有的省会城市,实现联网的省市超过20个。 168信息服务台实现全国地市以上城市联网。移动电话已基本做到即买即通,交费难、查询难等问题在大部分地区得到有效缓解。“170”电话查询服务、“180”投诉服务和“189”电话业务受理服务等在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70%以上的地市建成开通。

    二、邮电通信业跨世纪发展目标

    到2000年,我国将建成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电信网。长途传输网由20万公里光缆干线、14万公里微波干线和40座大型卫星地球站组成。全国各地普遍建成以地市为中心、城乡一体化的本地电话网;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66亿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基本实现光纤到路边、到小区、到大楼,经济发达的农村基本实现光纤到乡镇、到行政村。移动电话网形成数字网为主、模拟网为辅,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覆盖所有地市以上城市和95%以上的县市以及经济发达的乡镇、主要交通干线,信道总数达到229万个,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577万户。数字数据网通达全国90%以上的县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覆盖所有地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城,多媒体通信网实现与电话网的相同覆盖,智能网覆盖有需求的地区。

    电信网完成从四级网向两级网的过渡,形成省际光缆干线网以格型为主、省内光缆干线网以环型为主的结构。新建长途传输网全部采用 SDH技术,业务量大的干线采用4χ2.5Gb/s、8χ2.5 Gb/s 或更大容量的传输设备。移动通信在对地面蜂窝网扩容、完善的同时,适度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并开发试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网与多媒体通信网逐步向综合宽带网过渡,逐步融合网络骨干传输层,实现系统集成、业务多样、功能齐全、接入灵活。基本业务稳步增长,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基本适应社会对通信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5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00万户以上。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40%。

    到2010年,中国电信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整体通信能力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网络规模跃居世界首位。通信网技术层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电信网应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高速、灵活、可靠的智能化传输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光缆干线主要采用20-40Gb/sSDH技术或更高速率的先进设备;以ATM为核心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覆盖地市以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城、乡镇;接入网具备为城市用户和具备条件的农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能力;支撑网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效率质量、安全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水平将实现新的跨越,各项业务都能满足社会需要,并能根据用户需要开办各种服务项目。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8%左右;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3%左右,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5%左右。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为今后的更快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各方面对邮电通信的需求必将日益增长,中国的邮电通信业一定会把握住这一发展机遇,创造出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