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二:对外开放迈向新台阶

2007/09/19 10:00

|

Aa

字体: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吸收外商投资稳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及旅游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一、货物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3-2006年,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加之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开放型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推动了我国货物进出口增长强劲。

 

  (一)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3-200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9.8%,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28.0%,是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208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6年继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7604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

 

  四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20052006年继续稳居第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2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7.2%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的贸易增长点

 

  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002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得以保持,家电、信息等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上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出口商品的主体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571亿美元和67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8.2%20.8%2006年,这两类产品出口额分别跃升至5494亿美元和2815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36.8%42.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6.7%29.0%

 

  2003-2006年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四年,国内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及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资源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条件。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为4277亿美元和2473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和3.0倍。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较大进展

 

  2002年以来我国广泛地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目前正在跟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区域贸易安排。其中,中国跟东盟、智利、巴基斯坦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海湾6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等进行自由贸易谈判;跟印度、韩国、秘鲁开展自由贸易研究等。

 

  随着一系列区域贸易安排的实施,我国对国际贸易实施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不仅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与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地区)贸易合作蓬勃发展,对南非、巴西、智利等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

 

  2003-2006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位次略有变化。2003年,日本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位居第二、三位;2004-2006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分别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06年,中欧、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美元、2627亿美元和2073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1倍、1.7倍和1.0倍。

 

  东盟已经成长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6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9倍。印度跻身于我第十大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49亿美元,是2002年的5.0倍,年均增长49.8%。另外,2003-2006年,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年均增长45.5%,与拉丁美洲年均增长40.9%,均远高于同期我国货物进出口的整体增速。

 

  (四)贸易主体趋于多样化发展,非国有内资企业蓬勃发展

 

  200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为对外贸易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外贸主体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增长,集体、私营和个体等非国有内资企业迅速崛起。2003-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国有内资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33.1%55.1%2006年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8.9%17.5%,分别比2002年提升5.78.9个百分点。

 

  二、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我国抓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速发展服务贸易。

 

  (一)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快速增长

 

  2003-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累计出口2738亿美元,年均增长23.4%,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增速9.3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出口914亿美元,是2002年的2.3倍,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3.4%,比2002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二)新兴服务出口增速加快,结构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货物贸易高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运输服务出口的增长,运输服务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势头。2006年,我国运输服务出口21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23.0%,比2002年提高8.5个百分点。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电影和音像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出口增长迅猛,不仅超过了其他服务部门,也超过发达国家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2002-2006年,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从6.4亿美元增长到29.6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6%提高到3.2%;咨询服务出口从12.8亿美元增长到78.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从3.2%提高到8.5%;电影和音像出口额从2002年的2967万美元提高到1.4亿美元,增长了3.6倍。

 

  (三)服务业领域开放步伐加快

 

  在服务业开放方面,我国认真履行向WTO的承诺。目前,我国已开放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部门已陆续开放(发达国家开放的部门数为108个),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5%

 

  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较大波动的环境下,我国稳定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对国际资本仍具较强吸引力。2002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非金融部门,下同)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全新发展时期。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

 

  2002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均呈较快增长态势,实际到资额屡创新高。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超过600亿美元,2006年达到630亿美元。2003-2006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以年均4.6%的速度稳步增长。

 

  (二)高技术领域和高增长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幅增长

 

  2002年以来,我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2003-2006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93亿美元,其中2006年为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目前,全球主要IT制造业企业纷纷在华设厂,有的还将研发中心移师我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领域,外商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五年来翻了一番,不仅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还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服务水平。

 

  (三)外资并购政策逐步完善

 

  为了提升外资并购的数量和质量,2002年以来我国逐步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

 

  2002114我国发布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暂停多年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正式解冻,为外商直接收购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打开了大门。同年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通过托管银行投资于境内A股市场。2003412正式施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这是涉及外资并购的标志性法规,是我国外资并购政策法规的一个突破。20068月,《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出台,新规定是对2003年《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修正案,一方面强化了审批环节和反垄断审查;另一方面也试图对外资并购的操作环节,特别是对SPV(特殊目的公司)的设立、跨境换股等技术细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

 

  四、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对外投资(非金融,下同)既可以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其经济发展,又能够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有效地规避贸易摩擦,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策略。2002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程,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6年末,我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已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建厂、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

 

  200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净增520亿美元。2002-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27亿美元、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和176亿美元,200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2002年的6.5倍。

 

  五、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体由过去的以国有企业为主,逐步形成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整体推进的局面。对外承包领域不断拓宽,方式更加灵活,由分包工程走向自主经营、总承包项目。劳务合作的内容也由单纯提供劳务,发展为与外派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服务型、管理型的劳务输出。随着经营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2003-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371亿美元和831亿美元,年均增长44.7%27.9%;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61亿美元和172亿美元,年均增长17.4%15.0%2006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7.5万人,是2002年的8.7倍。

 

  2006年,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3.3亿美元,是2002年的3.8倍;新签合同额4.1亿美元,是2002年的4.8倍。

 

  对外经济合作的较快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拓宽发展空间,带动设备、技术、劳务和产品出口,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六、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大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尽管2003年经历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一)国际旅游入境人数稳步增长。

 

  2003-2006年,我国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累计达44593万人次,年均增长6.3%,其中外国人年均增长13.4%,港澳台同胞年均增长5.0%

 

  (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快速增长。

 

  2003-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共计1064亿美元,年均增长13.6%。其中,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40亿美元,是2002年的1.7倍。

 

  (三)出国(境)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2006年,国内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是2002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1%。其中,因私出境2880万人次,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1%2006年因私出境占出境人数的83.4%,比2002年提高22.8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吸收外商投资稳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及旅游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一、货物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3-2006年,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加之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开放型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推动了我国货物进出口增长强劲。

 

  (一)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3-200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9.8%,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28.0%,是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208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6年继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7604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

 

  四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20052006年继续稳居第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2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7.2%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的贸易增长点

 

  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002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得以保持,家电、信息等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上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出口商品的主体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571亿美元和67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8.2%20.8%2006年,这两类产品出口额分别跃升至5494亿美元和2815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36.8%42.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6.7%29.0%

 

  2003-2006年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四年,国内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及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资源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条件。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为4277亿美元和2473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和3.0倍。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较大进展

 

  2002年以来我国广泛地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目前正在跟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区域贸易安排。其中,中国跟东盟、智利、巴基斯坦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海湾6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等进行自由贸易谈判;跟印度、韩国、秘鲁开展自由贸易研究等。

 

  随着一系列区域贸易安排的实施,我国对国际贸易实施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不仅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与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地区)贸易合作蓬勃发展,对南非、巴西、智利等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

 

  2003-2006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位次略有变化。2003年,日本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位居第二、三位;2004-2006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分别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06年,中欧、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美元、2627亿美元和2073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1倍、1.7倍和1.0倍。

 

  东盟已经成长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6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9倍。印度跻身于我第十大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49亿美元,是2002年的5.0倍,年均增长49.8%。另外,2003-2006年,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年均增长45.5%,与拉丁美洲年均增长40.9%,均远高于同期我国货物进出口的整体增速。

 

  (四)贸易主体趋于多样化发展,非国有内资企业蓬勃发展

 

  200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为对外贸易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外贸主体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增长,集体、私营和个体等非国有内资企业迅速崛起。2003-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国有内资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33.1%55.1%2006年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8.9%17.5%,分别比2002年提升5.78.9个百分点。

 

  二、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我国抓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速发展服务贸易。

 

  (一)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快速增长

 

  2003-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累计出口2738亿美元,年均增长23.4%,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增速9.3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出口914亿美元,是2002年的2.3倍,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3.4%,比2002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二)新兴服务出口增速加快,结构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货物贸易高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运输服务出口的增长,运输服务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势头。2006年,我国运输服务出口21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23.0%,比2002年提高8.5个百分点。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电影和音像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出口增长迅猛,不仅超过了其他服务部门,也超过发达国家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2002-2006年,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从6.4亿美元增长到29.6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6%提高到3.2%;咨询服务出口从12.8亿美元增长到78.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从3.2%提高到8.5%;电影和音像出口额从2002年的2967万美元提高到1.4亿美元,增长了3.6倍。

 

  (三)服务业领域开放步伐加快

 

  在服务业开放方面,我国认真履行向WTO的承诺。目前,我国已开放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部门已陆续开放(发达国家开放的部门数为108个),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5%

 

  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较大波动的环境下,我国稳定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对国际资本仍具较强吸引力。2002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非金融部门,下同)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全新发展时期。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

 

  2002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均呈较快增长态势,实际到资额屡创新高。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超过600亿美元,2006年达到630亿美元。2003-2006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以年均4.6%的速度稳步增长。

 

  (二)高技术领域和高增长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幅增长

 

  2002年以来,我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2003-2006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93亿美元,其中2006年为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目前,全球主要IT制造业企业纷纷在华设厂,有的还将研发中心移师我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领域,外商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五年来翻了一番,不仅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还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服务水平。

 

  (三)外资并购政策逐步完善

 

  为了提升外资并购的数量和质量,2002年以来我国逐步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

 

  2002114我国发布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暂停多年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正式解冻,为外商直接收购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打开了大门。同年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通过托管银行投资于境内A股市场。2003412正式施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这是涉及外资并购的标志性法规,是我国外资并购政策法规的一个突破。20068月,《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出台,新规定是对2003年《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修正案,一方面强化了审批环节和反垄断审查;另一方面也试图对外资并购的操作环节,特别是对SPV(特殊目的公司)的设立、跨境换股等技术细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

 

  四、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对外投资(非金融,下同)既可以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其经济发展,又能够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有效地规避贸易摩擦,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策略。2002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程,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6年末,我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已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建厂、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

 

  200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净增520亿美元。2002-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27亿美元、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和176亿美元,200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2002年的6.5倍。

 

  五、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体由过去的以国有企业为主,逐步形成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整体推进的局面。对外承包领域不断拓宽,方式更加灵活,由分包工程走向自主经营、总承包项目。劳务合作的内容也由单纯提供劳务,发展为与外派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服务型、管理型的劳务输出。随着经营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2003-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371亿美元和831亿美元,年均增长44.7%27.9%;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61亿美元和172亿美元,年均增长17.4%15.0%2006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7.5万人,是2002年的8.7倍。

 

  2006年,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3.3亿美元,是2002年的3.8倍;新签合同额4.1亿美元,是2002年的4.8倍。

 

  对外经济合作的较快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拓宽发展空间,带动设备、技术、劳务和产品出口,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六、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大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尽管2003年经历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一)国际旅游入境人数稳步增长。

 

  2003-2006年,我国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累计达44593万人次,年均增长6.3%,其中外国人年均增长13.4%,港澳台同胞年均增长5.0%

 

  (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快速增长。

 

  2003-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共计1064亿美元,年均增长13.6%。其中,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40亿美元,是2002年的1.7倍。

 

  (三)出国(境)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2006年,国内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是2002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1%。其中,因私出境2880万人次,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1%2006年因私出境占出境人数的83.4%,比2002年提高22.8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