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普查方案
要闻公告
有奖征文
各地动态
媒体聚焦
图片视频
经普数据
经普问答
成果发布
 
 

杨丽萍陈光标成为“经普1+1”活动首批推广大使


2013-12-30 14:40:00


“经普1+1 名人来助阵

——杨丽萍、陈光标成该项活动首批推广大使

 

  2014115年一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正式启动。

 

  为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经济普查的良好氛围,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日前启动以“经普1+1、连着我和你”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号召全国有社会担当的知名人士,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企业界具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与来自当地最基层的普查员结成“1+1”经普搭档,一起完成企业的核查、登记等普查工作。此举将大大强化企业家配合国家完成经济普查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唤起基层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自豪感,从而助推经济普查的顺利完成。

 

  启动伊始,该项活动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理解和支持。著名舞蹈艺术家、“孔雀之灵”杨丽萍,著名社会慈善家、环保名人陈光标成为该项活动首批推广大使。

 

  “孔雀之灵”:“经济普查我支持!”

 

  “经济普查我支持!”久负盛誉的当代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日前在接受由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和云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为其颁发的“宣传推广大使”聘书和经济普查纪念章时,与经济普查员和国务院经普办、云南省经普办的工作人员一同喊出了支持经济普查的公益口号。

 

  当日,杨丽萍以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与基层普查员进行亲密接触,并配合完成了入户登记等一系列经普工作,成为参与该公益活动的首位企业家代表。

 

  杨丽萍与来自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的普查员程洁配合,为由杨丽萍自己创办的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了包括单位空间定位、基本信息核实等一系列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

 

  “标哥”:从我查起

 

  得知经济普查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十分爽快地接受了邀请,成为首批“经普1+1推广大使,并以他独有的陈氏风格宣传经普。

 

  1224日夜,陈光标动用了一辆东风大卡车运来一整车百元人民币,在南京临时搭建的数米高的露天红帐内“砌”了一个三面“钱墙”和一个“钱桌”的“演播室”,现场宣传经济普查。

 

  “让标哥的钱拿出来透透风,见见阳光。经济普查,人人有责;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陈光标站在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钱桌”旁,指着身后、左、右的三面“钱墙”说,“摸清家底惠百业,经济普查靠大家”。我就是要用这种夸张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我这样的陈氏宣传号召方法,更容易引起老百姓关注,也节省了宣传经济普查的报纸版面,节约纸张也算是环保。”他笑言。

 

  红帐、红色百元大钞、黄色聚光灯,加上陈光标的浓眉、红色领带,一眼望去,就是典型的陈光标风格,依旧浓墨重彩,依旧“景”不惊人死不休。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次‘大国体检’。只有每个人积极参与到经济普查中,才能准确摸清中国家底,国家在决策时才能做到有科学依据、减少失误。”陈光标呼吁,经济普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和明天,为了中国的明天更美好,为了中国梦早日实现,请广大朋友以主人翁态度参与经济普查,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们爱国的具体体现!

 

  “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均“花落”经普事业

 

  据了解,杨丽萍是一位颇有个性的艺术家,之前从未出任艺术之外的任何活动形象代言人,更没有代言任何产品。此次出任“经普1+1宣传推广大使”是她的“第一次”。

 

  从2010年到2013年,每年陈光标都会摆出“钱墙”来撑“慈善捐款”的场面,之前是“钱堆”、“钱墙”,现在是用钱搭建出的“演播室”。听到“作秀”和“夸张”两个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就欣然承认:自己做得“过”一点,才能唤起更多人对公益慈善的注意。

 

  而提起炫富一说,陈光标看了看手里的一沓钱表示:“希望更多人跟我一起炫富,因为我的钱来得阳光。希望标哥晒钱的行为,能引领更多企业家一起晒钱,在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时拿出来晒一晒,看看有没有‘生虫’、‘发霉’的,是不是合法经营,是不是生意做得更大了。”

 

  “这是我第六次把现金摆上阵做背景,这是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陈光标说。

 

  据悉,“经普1+1 宣传推广大使”将由各省普查办邀请一名有代表性的本省籍知名企业家担任。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即将全面展开,企业是经济普查的主体,企业家的鼎力支持和配合,对经济普查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国务院经普办有关负责人呼吁,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来参与“经普1+1活动,宣传经济普查,为国为家为自己!(记者 鄢来雄 李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京ICP05034670号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