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统计监测

2023/01/01 08:05

|

Aa

字体:
|

党的十九大指出“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出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国务院相继于2012年和2017年发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为配合目标制定与规划实施,发挥统计指标的导向作用,国家统计局从2013年开始,持续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务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统计监测方案,搭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统计信息平台,发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统计监测年度报告,编辑印刷《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统计概览》。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涵盖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

 

二、统计监测方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工作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根据《“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国发〔2017〕9号),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每年从有关部门收集基础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开展测算分析,形成监测报告,重点阐述分领域、分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展情况。

 

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8个,对应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的八个领域;二级指标30个,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任务;三级指标94个,反映基本公共服务中服务项目、服务环境、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均等化进展情况(详见附表)。

 

通过计算地区间每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地区间的均等化程度。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标准差与其平均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变异系数为无量纲测度,用于表示变量的离散程度,当变量均值为正数时,变异系数越趋近于0,表明变量离散程度越低,即均等化程度越高;反之,变异系数越大,表明变量离散程度越高,均等化程度越差。通过比较不同年份同一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看出均等化程度的变化趋势。

 

三、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主要结果

 

2019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均等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健全,义务教育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生师比城镇为15.96,乡村为13.46,均略低于上年,城乡间差距有所缩小。地区间九年义务教育生师比变异系数继续减小,为0.127。

 

基本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19年底,全国县(区)以上政府普遍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98.8%的街道和98.7%的乡镇建立了服务窗口。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546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9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帮助5.1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衡性提高。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7.26人,比上年增长6.3%。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48张,比上年增加0.05张。地区间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变异系数继续减小,为0.178。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国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0.5张,比上年增长4.6%。地区间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变异系数为0.306,比上年降低0.049,地区间养老服务均衡性明显改善。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惠及更多人群,多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增加20个;总流通人次9.0亿人次,增长9.9%,连续两年超过《规划》年流通人次达8亿的目标;全国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1%和99.4%,均超过《规划》99%的目标。

 

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参保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19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7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3亿人和5.3亿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586.9万人和874.3万人。社会保障卡普及率93.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力度加大,多渠道纾解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压力。全年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保障1520.7万户,比上年增长2.7%,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155.6万户。实际开工的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含货币安置)316.2万套,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住房(含货币安置)2235万套,完成《规划》累计达2000万套的目标。农村危房改造竣工户数为132.1万户,2016年以来累计竣工农村危房改造820万户,超过《规划》累计达585万户的目标。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得到良好发展。全国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9775个,比上年增加739个。每十万人口拥有康复专业人才14.2人,比上年增长7.6%,变异系数为0.370,比上年降低0.065,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数65.5万人,比上年增长19.3%。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规划》中多项目标已提前实现,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超过《规划》目标水平。但是,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和地区之间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服务水平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撰稿:韩静 张显)

党的十九大指出“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出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国务院相继于2012年和2017年发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为配合目标制定与规划实施,发挥统计指标的导向作用,国家统计局从2013年开始,持续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务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统计监测方案,搭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统计信息平台,发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统计监测年度报告,编辑印刷《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统计概览》。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涵盖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

 

二、统计监测方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工作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根据《“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国发〔2017〕9号),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每年从有关部门收集基础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开展测算分析,形成监测报告,重点阐述分领域、分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展情况。

 

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8个,对应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的八个领域;二级指标30个,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任务;三级指标94个,反映基本公共服务中服务项目、服务环境、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均等化进展情况(详见附表)。

 

通过计算地区间每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地区间的均等化程度。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标准差与其平均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变异系数为无量纲测度,用于表示变量的离散程度,当变量均值为正数时,变异系数越趋近于0,表明变量离散程度越低,即均等化程度越高;反之,变异系数越大,表明变量离散程度越高,均等化程度越差。通过比较不同年份同一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看出均等化程度的变化趋势。

 

三、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监测主要结果

 

2019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均等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健全,义务教育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生师比城镇为15.96,乡村为13.46,均略低于上年,城乡间差距有所缩小。地区间九年义务教育生师比变异系数继续减小,为0.127。

 

基本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19年底,全国县(区)以上政府普遍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98.8%的街道和98.7%的乡镇建立了服务窗口。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546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9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帮助5.1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衡性提高。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7.26人,比上年增长6.3%。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48张,比上年增加0.05张。地区间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变异系数继续减小,为0.178。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国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0.5张,比上年增长4.6%。地区间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变异系数为0.306,比上年降低0.049,地区间养老服务均衡性明显改善。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惠及更多人群,多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增加20个;总流通人次9.0亿人次,增长9.9%,连续两年超过《规划》年流通人次达8亿的目标;全国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1%和99.4%,均超过《规划》99%的目标。

 

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参保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19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7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3亿人和5.3亿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586.9万人和874.3万人。社会保障卡普及率93.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力度加大,多渠道纾解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压力。全年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保障1520.7万户,比上年增长2.7%,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155.6万户。实际开工的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含货币安置)316.2万套,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住房(含货币安置)2235万套,完成《规划》累计达2000万套的目标。农村危房改造竣工户数为132.1万户,2016年以来累计竣工农村危房改造820万户,超过《规划》累计达585万户的目标。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得到良好发展。全国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9775个,比上年增加739个。每十万人口拥有康复专业人才14.2人,比上年增长7.6%,变异系数为0.370,比上年降低0.065,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数65.5万人,比上年增长19.3%。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规划》中多项目标已提前实现,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超过《规划》目标水平。但是,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和地区之间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服务水平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撰稿:韩静 张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