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界定和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01/01 08:06

|

Aa

字体:
|

        2010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 号 ) , 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于 2012 年和 2016 年分别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


        一、基本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大类。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五大领域(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八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外延将再次发生改变。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方法


        为满足统计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 2012 年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2018 年又根据“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该分类涵盖 488 个国民经济行业,4455 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 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调查和监测工作,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主要采用直接调查法和间接测算法,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方法较为复杂,在此不做详述。


        直接调查法主要应用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监测。2014 年起,国家统计局建立并实施了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年报调查制度,该调查每年开展一次,调查范围为经认定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指标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调查范围内的企业通过联网直报平台选择其所生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填写产值,平台自动汇总生成产品所在行业产值、所在产业产值及该企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国家统计局根据调查数据核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间接测算法主要用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度监测,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统计负担,具体方法为根据年报调查结果,筛选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大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以这些行业和企业的进度数据为基础,测算进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的主要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是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统计测算结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也是我国“三新”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真实客观反映新经济的加快发展、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4%;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2.7%。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面临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的难点,一方面是部分产品的定义较为模糊,如现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性文件和分类目录中,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往往是在传统产品名称前冠以“新型”“高效”“节能型”“高性能”“高品质” 等修饰性词汇,如“高性能复合材料”“节能型锅炉”“新型功能涂料”等, 但对何为“新型”“高效”“节能型”和“高性能”没有明确的标准。企业难于将其对应到所生产的产品,填报时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项目层面上,与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从行业层面进行划分有较大区别,难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进行加工,且难以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润、资产等财务指标,原因在于财务指标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统计的,难以细化到每个产品和服务项目。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撰稿:隋秀芹 刘畅

        2010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 号 ) , 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于 2012 年和 2016 年分别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


        一、基本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大类。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五大领域(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八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外延将再次发生改变。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方法


        为满足统计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 2012 年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2018 年又根据“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该分类涵盖 488 个国民经济行业,4455 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 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调查和监测工作,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主要采用直接调查法和间接测算法,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方法较为复杂,在此不做详述。


        直接调查法主要应用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监测。2014 年起,国家统计局建立并实施了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年报调查制度,该调查每年开展一次,调查范围为经认定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指标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调查范围内的企业通过联网直报平台选择其所生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填写产值,平台自动汇总生成产品所在行业产值、所在产业产值及该企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国家统计局根据调查数据核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间接测算法主要用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度监测,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统计负担,具体方法为根据年报调查结果,筛选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大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以这些行业和企业的进度数据为基础,测算进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的主要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是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统计测算结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也是我国“三新”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真实客观反映新经济的加快发展、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4%;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2.7%。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面临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的难点,一方面是部分产品的定义较为模糊,如现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性文件和分类目录中,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往往是在传统产品名称前冠以“新型”“高效”“节能型”“高性能”“高品质” 等修饰性词汇,如“高性能复合材料”“节能型锅炉”“新型功能涂料”等, 但对何为“新型”“高效”“节能型”和“高性能”没有明确的标准。企业难于将其对应到所生产的产品,填报时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项目层面上,与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从行业层面进行划分有较大区别,难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进行加工,且难以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润、资产等财务指标,原因在于财务指标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统计的,难以细化到每个产品和服务项目。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撰稿:隋秀芹 刘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