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统计简史:结束语

2022/08/19 15:49

|

Aa

字体:
|

   1952年8月7日,国家统计局宣告成立,新中国政府统计工作掀开崭新的一页。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事业在风雨兼程的峥嵘岁月中,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从百废待兴到拨乱反正,新中国统计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行;从改革开放到世纪腾飞,新中国统计在开拓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统计工作者用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在统计家园中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蹄疾步稳推动统计改革,矢志不渝提高数据质量,推动我国统计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统计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开始建立全国性的统计体系。在基础薄弱、经验匮乏的条件下,统计部门从国情出发,借鉴苏联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开拓,着手推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逐步建立起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贸易及人口、劳动工资、物资分配等统计制度,先后组织开展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调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民和职工家计调查等一系列统计调查。这一时期,统计事业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前行,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涉及人口、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计划执行等方面统计资料。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运动70年代末结束的“文化大革命”,统计工作受到严重冲击。“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绝大多数统计机构被撤并或撤销,大量统计资料丢失或被销毁,全国性综合统计一度几乎中断。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统计工作逐步恢复,从国家计委生产组下设的统计组,升格为国家计委统计局,最终由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统计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一时期,统计工作在动荡的岁月中曲折前行,先后遭受重创,但仍然收集和保存了许多重要统计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决策提供了数据和信息参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标志着我国政府统计开始走上法治轨道。统计部门积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领域重大变革,立足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出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等重要统计标准,恢复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职工家庭生活调查等重要调查项目,加强综合平衡、工业、商业、人口和社会统计,新建国际收支、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统计调查制度,成立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着手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国际统计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统计部门全面推进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为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转轨转型提供了丰富客观的统计数据信息。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统计部门适应改革需要,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国民账户体系(SNA)全面转轨,逐步确立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建立城镇劳动力调查、房地产开发统计、部分重点行业服务业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周期性普查制度,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积极推进统计法治建设。这一时期,基本建立起能够较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计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统计体制”决策部署,实施国家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规范统一的统计调查制度,加强价格、能源、环境、科技创新、就业、收入等领域统计,建立起由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组成的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顺利实施以联网直报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每年举办“中国统计开放日”,大力推动统计公开透明。这一时期,统计部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各项统计调查,大力推进服务型统计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统计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9份事关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文件,为新时代统计工作擘画蓝图、掌舵领航。统计部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统计体制、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三大核算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根本目标,不断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问责制,正式实施全国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不断加强统计督察执法检查力度,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统计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这一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统计部门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促改革、驰而不息提质量,统计工作“晴雨表”“测量仪”“指示器”“风向标”作用充分发挥,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统计保障。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新中国统计史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家需要、回应人民呼声的奋斗史、发展史,也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遵循和深化统计发展规律的探索史、建设史,凝结着无数统计调查工作者的汗水智慧,蕴藏着继往开来、赓续奋斗的丰富宝藏。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坚强领导,统计事业才能舵稳向正、破浪前行;只有始终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生命线,统计事业才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计事业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只有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统计事业才能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辉煌永载史册,重任依然在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时代统计事业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责任光荣而伟大,使命任重而道远。统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952年8月7日,国家统计局宣告成立,新中国政府统计工作掀开崭新的一页。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事业在风雨兼程的峥嵘岁月中,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从百废待兴到拨乱反正,新中国统计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行;从改革开放到世纪腾飞,新中国统计在开拓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统计工作者用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在统计家园中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蹄疾步稳推动统计改革,矢志不渝提高数据质量,推动我国统计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统计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开始建立全国性的统计体系。在基础薄弱、经验匮乏的条件下,统计部门从国情出发,借鉴苏联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开拓,着手推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逐步建立起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贸易及人口、劳动工资、物资分配等统计制度,先后组织开展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调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民和职工家计调查等一系列统计调查。这一时期,统计事业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前行,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涉及人口、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计划执行等方面统计资料。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运动70年代末结束的“文化大革命”,统计工作受到严重冲击。“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绝大多数统计机构被撤并或撤销,大量统计资料丢失或被销毁,全国性综合统计一度几乎中断。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统计工作逐步恢复,从国家计委生产组下设的统计组,升格为国家计委统计局,最终由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统计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一时期,统计工作在动荡的岁月中曲折前行,先后遭受重创,但仍然收集和保存了许多重要统计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决策提供了数据和信息参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标志着我国政府统计开始走上法治轨道。统计部门积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领域重大变革,立足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出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等重要统计标准,恢复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职工家庭生活调查等重要调查项目,加强综合平衡、工业、商业、人口和社会统计,新建国际收支、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统计调查制度,成立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着手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国际统计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统计部门全面推进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为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转轨转型提供了丰富客观的统计数据信息。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统计部门适应改革需要,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国民账户体系(SNA)全面转轨,逐步确立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建立城镇劳动力调查、房地产开发统计、部分重点行业服务业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周期性普查制度,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积极推进统计法治建设。这一时期,基本建立起能够较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计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统计体制”决策部署,实施国家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规范统一的统计调查制度,加强价格、能源、环境、科技创新、就业、收入等领域统计,建立起由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组成的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顺利实施以联网直报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每年举办“中国统计开放日”,大力推动统计公开透明。这一时期,统计部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各项统计调查,大力推进服务型统计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统计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9份事关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文件,为新时代统计工作擘画蓝图、掌舵领航。统计部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统计体制、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三大核算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根本目标,不断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问责制,正式实施全国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不断加强统计督察执法检查力度,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统计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这一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统计部门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促改革、驰而不息提质量,统计工作“晴雨表”“测量仪”“指示器”“风向标”作用充分发挥,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统计保障。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新中国统计史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家需要、回应人民呼声的奋斗史、发展史,也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遵循和深化统计发展规律的探索史、建设史,凝结着无数统计调查工作者的汗水智慧,蕴藏着继往开来、赓续奋斗的丰富宝藏。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坚强领导,统计事业才能舵稳向正、破浪前行;只有始终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生命线,统计事业才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计事业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只有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统计事业才能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辉煌永载史册,重任依然在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时代统计事业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责任光荣而伟大,使命任重而道远。统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