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三次工业普查公报

2002/04/29 16:02

|

Aa

字体:
|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1995年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工业普查。我省于1995年着手准备,1996年正式实施工业企业普查登记。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各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单位积极配合,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全省30多万普查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普查工作的试点、社会宣传动员、整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普查业务培训、清查企业调查单位、普查表的填报、数据审核、汇总和上报等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任务。

  
  在这次工业普查中,我省对全省境内421662个各类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单位进行了直接发表调查。其中,填报甲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663个,填报乙表的乡及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26529个,填报丙表的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9736个,填报丁表的“三资”车间105个,填报卡片的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单位384734个。

  
  
在登记填报结束后,省、地(市)、县三级都开展了工业普查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和评估活动。省级质量抽查和评估结果表明,这次工业普查全省数据质量好于国家规定质量控制目标。现将普查结果公布如下:


  一、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

  
  
工业普查结果表明,自1985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以来,我省工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大,特别是“八五”期间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到1995年末,全省各类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单位共完成现价工业产出额3156亿元,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4.7倍,平均每年增长18.9%,其中“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26.2%。与“五五”时期的8.5%,“六五”时期的.14.8%,“七五”时期的13.1%,“八五”时期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我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乡属工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高速增长影响,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1995年比1985年增长14.9倍,平均每年增长31.9%。国有工业企业每年平均增长9.7%,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亦以15.1%的速度增长。

  
  
企业规模显著扩大。到1995年末,全省有特大型企业8个,大型企业130个,中型企业525个。与1985年相比,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数增加458个,其中“八五”期间增加了281个。平均每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出额由1990年的7284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8988万元,五年内扩大了23.4%。平均每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资产总额由1990年的6699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20650万元,五年内扩大了2.1倍。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开工年限看,有632个企业是在“八五”时期以前开工投产的,这说明我省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大走的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八五”时期我省小型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平均每个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出额由1990年的7.4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38.4万元,五年内扩大了4.2倍。

  
  
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到1995年末,全省各类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实现工业增加值852.1亿元,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3.5倍,平均每年增长1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30.6%提高到1995年的42.5%,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我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2.9%上升到1995年的3.5%。工业经济实力的增强还表现在企业资产总量和实现利税的增加上,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2082.7亿元,比1985年增长8.7倍,平均每年增长25.6%;实现利税总额达153.5亿元,比1985年增长2.7倍,平均每年增长14.1%。

  
  
部分主要工业产品实物量占全国的比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家用电冰箱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1.6%上升到1995年的16.4%,家用洗衣机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1.5%上升到1995年的13.4%,水泥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3.8%上升到1995年的4.2%.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1985年相比增长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1995年

 1985年

  增长

原煤

万吨

4444

2905

53.0%

饮料酒

万吨

108.7

36.1

2.0倍

5520

740

6.5倍

丝织品

万米

8928

2082

3.3倍

人造板

立方米

811853

35300

22.0倍

纯碱

97593

8700

10.2倍

农用化肥

1657256

915300

81.1倍

合成洗涤剂

263597

45319

4.8倍

水泥

万吨

1983

553

2.6倍

万吨

325.5

194.3

67.5倍

万吨

8.2

3.3

1.5倍

柴油机

万千瓦

442

101

3.4倍

小型拖拉机

220967

32430

5.8倍

交流电动机

千瓦

2089233

679400

2.1倍

通讯电缆

公里

83783

3756

21.3倍

家用洗衣机

1277182

131704

8.7倍

家用电冰箱

1503734

23698

62.5倍

彩色电视机

202925

50000

3.1倍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103170

1348790

1.3倍

煤气

万立方米

834729

7973

103.7倍

  
  
在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而且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马钢、美菱、扬子、荣事达、古井、合肥叉车等企业,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两淮煤矿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基地,还有铜陵有色公司、安庆石化等大型企业在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马钢生产的车轮轮箍、高速线材居国际先进水平、合肥叉车总厂生产的“合力牌”叉车,美菱、扬子生产的家用电冰箱和荣事达生产的家用洗衣机是全国最畅销产品,宁国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水泥是国家重点工程专用水泥,古井酒厂生产的古井贡酒四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


  二、工业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1985年以来,工业所有制结构呈现出以国有工业比重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上升为其主要特征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国有工业资产要素比重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上升。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中,国有工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比重由1985年的82.5%下降到1995年的62.9%;非国有工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比重由1985年的17.5%上升到1995年的37.1%,其中“三资”工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比重由1985年的0.01%上升到1995年的5.4%。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上升。按可比价格计算,国有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76%下降到1995年的43.6%;非国有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24%上升到1995年的56.4%,其中“三资”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0.05%上升到1995年的5.8%。我省股份制改造速度加快,1995年股份制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确比重达10.5%,实现的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产出额的比重达4.9%。

  
  
在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中,国有工业仍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如烟草工业中,国有工业占96.6%;石油加工工业中,国有工业占96.5%;煤炭工业中,国有工业占90.2%;电力工业中,国有工业占71.9% ;化学工业中,国有工业占63.3%;电子工业中,国有工业占61.5%;医药工业中,国有工业占51.8%;仪器仪表工业中,国有工业占50.8%;。


  三、工业产业结构有所变化

  
  
1985年以来,我省轻重工业保持协调发展。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1985年为50.3:49.7,1995年为47.9:52.1。轻工业中以非农业产品为原料工业的发展快于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重工业中加工工业的发展快于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十年来,我省立足于原料和能源基础工业的优势,着力改造传统工业,培植和发展加工工业,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使工业产业结构和行业内部结构有所调整,但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格局变化尚不显著。

 

固定资产原价和流动资产比重(%)

  位次

工业产出额比重(%)

  位次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煤炭采选

10.90

8.14

2

5

4.29

3.79

8

9

森工

0.22

0.07

21

22

0.30

0.08

21

22

食品、饮料、烟草

9.85

11.64

4

2

22.34

18.10

1

1

纺织

9.75

8.76

5

4

11.88

9.96

2

2

服装、皮革

1.78

1.96

15

15

2.22

3.12

16

13

造纸印刷

2.21

2.37

13

13

2.63

2.81

13

14

文教、体育用品

0.21

0.23

22

21

0.22

0.44

22

21

石油加工

3.42

2.03

11

14

4.25

2.80

9

15

化学

6.82

6.13

7

8

6.35

6.65

5

6

医药

0.94

1.52

18

17

1.12

1.81

17

17

化纤

0.86

0.55

19

20

0.41

0.51

20

19

橡胶及塑料制品

2.25

2.72

12

12

3.01

3.49

11

11

建材制品

6.71

3.79

8

10

6.28

7.89

6

5

冶金

11.58

13.59

1

1

10.1

9.77

3

3

金属制品

1.70

1.67

16

16

2.26

2.31

15

16

机械

8.28

7.29

6

7

7.75

8.12

4

4

交通运输设备

3.86

3.49

10

11

2.90

3.48

12

12

电气机械及器材

1.91

4.12

14

9

2.46

5.01

14

7

电子及通信设备

1.34

1.46

17

18

0.98

0.93

18

18

仪器仪表

0.85

0.63

20

19

0.50

0.48

19

20

电力、煤气、自来水

10.60

10.45

3

3

4.33

3.56

7

10

其他

3.94

7.38

9

6

3.41

4.78

10

8


  四、工业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提高

  
  
中青年职工队伍壮大。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队伍中,20及20岁以下的职工24.5万人,占7.7%;21-35岁的职工177.6万人,占55.9%;36-50岁的职工96.7万人,占30.5%;51岁以上的职工代表大会18.7万人,占5.9%。

  
  
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提高。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4.7万人,占4.6%;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93.8万人,占29.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208.9万人,占65.8%。与1985年相比,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提高9个百分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下降11.3个百分点。在已评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1.7万人,占5.5%,中级技术职务的7.8万人,占24.8%,初级技术职务的21.8万人,占69.7%。

  
  
大中型工业企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突出。1995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7.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2%,高于小型企业5.7%的比重。从职工的文化素质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确占8.1%;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3%。从技术职务看,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占0.9%,中级技术职务的占3.6%,初级技术职务的占9.0%,均高于小型企业的水平。

  
  
乡镇工业企业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承包有一定差距。在乡属工业企业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8%,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7.7%;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仅占1.4%。

  
  
职工的生活条件逐年有所改善。1995年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4367元,比1985年增长3.7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6%。


  五、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

  
  
1995年末,我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为1160.8亿元,比1985年增长5.4倍。职工人均装备37282元,比1985年增长3.1倍。全省工业企业拥有小型计算机17台,微型计算机4714台,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生产线1983条。

  
  
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在安装使用设备中,属于90年代出厂的设备占53.7%,80年代出厂的设备占36.3%;70年代以前出厂的设备仅占10.0%。在已安装使用的设备中,进口设备占14.4%,比1985年的12.1%上升2.3个百分点;国产设备占85.6%,比1985年的87.9%下降2.3个百分点。

  
  
大中型工业企业设备较为先进。在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1995年末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7.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1.5%,达到国内一般水平的占55.5%,国内落后水平的仅占5.4%。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0%以上行业有: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和烟草工业。


  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加大

  
  
1995年全省66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483个。技术开发人员30217人,每万名职工中拥有技术开发人员244人,比1990年增加93人。当年投入技术开发经费6.4亿元,平均每个技术开发人员占有技术开发经费2.1万元,比1990年增加0.4万元。完成技术开发和研究发展项目(课题)1895个。高投入获得高效益。199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65.5亿元,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8.2%,实现利税7.1亿元,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利税的7.4%,比重比1990年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1995年完成科技著作30种,科技论文995篇,获技术开发成果奖314项。


  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

  
  
反映投入产出规模的主要指标比上年均有一定增长。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5.2%;产品销售收入16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实现利税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14448元,比上年提高5.6%.

  
  
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据对全省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普查,199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占24.6%,达到国际一般水平的一等品占34.7%,达到国内标准的合格品占40.7%。与1985年相比,优等品率提高15.5个百分点一级品率提高16.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与1985年相比进一步提高。如发电每千瓦时标准煤耗下降34克,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16千克标准煤,电炉钢吨钢耗电下降15度,合成氨耗煤每吨下降485公斤;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下降,每辆自行车耗钢材下降4.3公斤等。

  
  
经济效益仍不理想,经济运行质量急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资金占用不合理,相互拖欠,周转困难。1995年末,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913.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3.9%,流动负债914.8亿元;经营状况不佳,亏损上升。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总额31.3亿元,比上年增加7.9亿元,亏损额相当于实现利税额的20.4%,在我省现有的三十八个行业大类中,出现净亏损的行业有19个。

  
  
国有工业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结构调整滞后,机构转换缓慢,历史负担沉重等诸多因素,经济效益低下。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高达19.4亿元,占全部工业亏损额的61.9%;企业债务负担沉重,1995年末国有工业资产负债率67.6%。国有工业企业离退休人员相当于在职职工总人数的18.1%,企业内部及社会负担都大大高于非国有工业。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1995年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工业普查。我省于1995年着手准备,1996年正式实施工业企业普查登记。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各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单位积极配合,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全省30多万普查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普查工作的试点、社会宣传动员、整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普查业务培训、清查企业调查单位、普查表的填报、数据审核、汇总和上报等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任务。

  
  在这次工业普查中,我省对全省境内421662个各类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单位进行了直接发表调查。其中,填报甲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663个,填报乙表的乡及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26529个,填报丙表的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9736个,填报丁表的“三资”车间105个,填报卡片的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单位384734个。

  
  
在登记填报结束后,省、地(市)、县三级都开展了工业普查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和评估活动。省级质量抽查和评估结果表明,这次工业普查全省数据质量好于国家规定质量控制目标。现将普查结果公布如下:


  一、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

  
  
工业普查结果表明,自1985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以来,我省工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大,特别是“八五”期间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到1995年末,全省各类工业企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单位共完成现价工业产出额3156亿元,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4.7倍,平均每年增长18.9%,其中“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26.2%。与“五五”时期的8.5%,“六五”时期的.14.8%,“七五”时期的13.1%,“八五”时期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我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乡属工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高速增长影响,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1995年比1985年增长14.9倍,平均每年增长31.9%。国有工业企业每年平均增长9.7%,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亦以15.1%的速度增长。

  
  
企业规模显著扩大。到1995年末,全省有特大型企业8个,大型企业130个,中型企业525个。与1985年相比,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数增加458个,其中“八五”期间增加了281个。平均每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出额由1990年的7284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8988万元,五年内扩大了23.4%。平均每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资产总额由1990年的6699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20650万元,五年内扩大了2.1倍。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开工年限看,有632个企业是在“八五”时期以前开工投产的,这说明我省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大走的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八五”时期我省小型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平均每个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出额由1990年的7.4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38.4万元,五年内扩大了4.2倍。

  
  
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到1995年末,全省各类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实现工业增加值852.1亿元,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3.5倍,平均每年增长1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30.6%提高到1995年的42.5%,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我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2.9%上升到1995年的3.5%。工业经济实力的增强还表现在企业资产总量和实现利税的增加上,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2082.7亿元,比1985年增长8.7倍,平均每年增长25.6%;实现利税总额达153.5亿元,比1985年增长2.7倍,平均每年增长14.1%。

  
  
部分主要工业产品实物量占全国的比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家用电冰箱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1.6%上升到1995年的16.4%,家用洗衣机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1.5%上升到1995年的13.4%,水泥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85年的3.8%上升到1995年的4.2%.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1985年相比增长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1995年

 1985年

  增长

原煤

万吨

4444

2905

53.0%

饮料酒

万吨

108.7

36.1

2.0倍

5520

740

6.5倍

丝织品

万米

8928

2082

3.3倍

人造板

立方米

811853

35300

22.0倍

纯碱

97593

8700

10.2倍

农用化肥

1657256

915300

81.1倍

合成洗涤剂

263597

45319

4.8倍

水泥

万吨

1983

553

2.6倍

万吨

325.5

194.3

67.5倍

万吨

8.2

3.3

1.5倍

柴油机

万千瓦

442

101

3.4倍

小型拖拉机

220967

32430

5.8倍

交流电动机

千瓦

2089233

679400

2.1倍

通讯电缆

公里

83783

3756

21.3倍

家用洗衣机

1277182

131704

8.7倍

家用电冰箱

1503734

23698

62.5倍

彩色电视机

202925

50000

3.1倍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103170

1348790

1.3倍

煤气

万立方米

834729

7973

103.7倍

  
  
在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而且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马钢、美菱、扬子、荣事达、古井、合肥叉车等企业,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两淮煤矿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基地,还有铜陵有色公司、安庆石化等大型企业在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马钢生产的车轮轮箍、高速线材居国际先进水平、合肥叉车总厂生产的“合力牌”叉车,美菱、扬子生产的家用电冰箱和荣事达生产的家用洗衣机是全国最畅销产品,宁国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水泥是国家重点工程专用水泥,古井酒厂生产的古井贡酒四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


  二、工业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1985年以来,工业所有制结构呈现出以国有工业比重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上升为其主要特征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国有工业资产要素比重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上升。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中,国有工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比重由1985年的82.5%下降到1995年的62.9%;非国有工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比重由1985年的17.5%上升到1995年的37.1%,其中“三资”工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比重由1985年的0.01%上升到1995年的5.4%。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上升。按可比价格计算,国有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76%下降到1995年的43.6%;非国有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24%上升到1995年的56.4%,其中“三资”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0.05%上升到1995年的5.8%。我省股份制改造速度加快,1995年股份制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确比重达10.5%,实现的工业产出额占全部工业产出额的比重达4.9%。

  
  
在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中,国有工业仍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如烟草工业中,国有工业占96.6%;石油加工工业中,国有工业占96.5%;煤炭工业中,国有工业占90.2%;电力工业中,国有工业占71.9% ;化学工业中,国有工业占63.3%;电子工业中,国有工业占61.5%;医药工业中,国有工业占51.8%;仪器仪表工业中,国有工业占50.8%;。


  三、工业产业结构有所变化

  
  
1985年以来,我省轻重工业保持协调发展。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1985年为50.3:49.7,1995年为47.9:52.1。轻工业中以非农业产品为原料工业的发展快于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重工业中加工工业的发展快于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十年来,我省立足于原料和能源基础工业的优势,着力改造传统工业,培植和发展加工工业,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使工业产业结构和行业内部结构有所调整,但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格局变化尚不显著。

 

固定资产原价和流动资产比重(%)

  位次

工业产出额比重(%)

  位次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煤炭采选

10.90

8.14

2

5

4.29

3.79

8

9

森工

0.22

0.07

21

22

0.30

0.08

21

22

食品、饮料、烟草

9.85

11.64

4

2

22.34

18.10

1

1

纺织

9.75

8.76

5

4

11.88

9.96

2

2

服装、皮革

1.78

1.96

15

15

2.22

3.12

16

13

造纸印刷

2.21

2.37

13

13

2.63

2.81

13

14

文教、体育用品

0.21

0.23

22

21

0.22

0.44

22

21

石油加工

3.42

2.03

11

14

4.25

2.80

9

15

化学

6.82

6.13

7

8

6.35

6.65

5

6

医药

0.94

1.52

18

17

1.12

1.81

17

17

化纤

0.86

0.55

19

20

0.41

0.51

20

19

橡胶及塑料制品

2.25

2.72

12

12

3.01

3.49

11

11

建材制品

6.71

3.79

8

10

6.28

7.89

6

5

冶金

11.58

13.59

1

1

10.1

9.77

3

3

金属制品

1.70

1.67

16

16

2.26

2.31

15

16

机械

8.28

7.29

6

7

7.75

8.12

4

4

交通运输设备

3.86

3.49

10

11

2.90

3.48

12

12

电气机械及器材

1.91

4.12

14

9

2.46

5.01

14

7

电子及通信设备

1.34

1.46

17

18

0.98

0.93

18

18

仪器仪表

0.85

0.63

20

19

0.50

0.48

19

20

电力、煤气、自来水

10.60

10.45

3

3

4.33

3.56

7

10

其他

3.94

7.38

9

6

3.41

4.78

10

8


  四、工业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提高

  
  
中青年职工队伍壮大。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队伍中,20及20岁以下的职工24.5万人,占7.7%;21-35岁的职工177.6万人,占55.9%;36-50岁的职工96.7万人,占30.5%;51岁以上的职工代表大会18.7万人,占5.9%。

  
  
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提高。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4.7万人,占4.6%;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93.8万人,占29.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208.9万人,占65.8%。与1985年相比,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提高9个百分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下降11.3个百分点。在已评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1.7万人,占5.5%,中级技术职务的7.8万人,占24.8%,初级技术职务的21.8万人,占69.7%。

  
  
大中型工业企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突出。1995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7.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2%,高于小型企业5.7%的比重。从职工的文化素质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确占8.1%;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3%。从技术职务看,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占0.9%,中级技术职务的占3.6%,初级技术职务的占9.0%,均高于小型企业的水平。

  
  
乡镇工业企业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承包有一定差距。在乡属工业企业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8%,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7.7%;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仅占1.4%。

  
  
职工的生活条件逐年有所改善。1995年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4367元,比1985年增长3.7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6%。


  五、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

  
  
1995年末,我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为1160.8亿元,比1985年增长5.4倍。职工人均装备37282元,比1985年增长3.1倍。全省工业企业拥有小型计算机17台,微型计算机4714台,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生产线1983条。

  
  
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在安装使用设备中,属于90年代出厂的设备占53.7%,80年代出厂的设备占36.3%;70年代以前出厂的设备仅占10.0%。在已安装使用的设备中,进口设备占14.4%,比1985年的12.1%上升2.3个百分点;国产设备占85.6%,比1985年的87.9%下降2.3个百分点。

  
  
大中型工业企业设备较为先进。在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1995年末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7.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1.5%,达到国内一般水平的占55.5%,国内落后水平的仅占5.4%。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0%以上行业有: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和烟草工业。


  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加大

  
  
1995年全省66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483个。技术开发人员30217人,每万名职工中拥有技术开发人员244人,比1990年增加93人。当年投入技术开发经费6.4亿元,平均每个技术开发人员占有技术开发经费2.1万元,比1990年增加0.4万元。完成技术开发和研究发展项目(课题)1895个。高投入获得高效益。199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65.5亿元,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8.2%,实现利税7.1亿元,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利税的7.4%,比重比1990年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1995年完成科技著作30种,科技论文995篇,获技术开发成果奖314项。


  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

  
  
反映投入产出规模的主要指标比上年均有一定增长。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5.2%;产品销售收入16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实现利税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14448元,比上年提高5.6%.

  
  
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据对全省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普查,199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占24.6%,达到国际一般水平的一等品占34.7%,达到国内标准的合格品占40.7%。与1985年相比,优等品率提高15.5个百分点一级品率提高16.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与1985年相比进一步提高。如发电每千瓦时标准煤耗下降34克,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16千克标准煤,电炉钢吨钢耗电下降15度,合成氨耗煤每吨下降485公斤;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下降,每辆自行车耗钢材下降4.3公斤等。

  
  
经济效益仍不理想,经济运行质量急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资金占用不合理,相互拖欠,周转困难。1995年末,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913.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3.9%,流动负债914.8亿元;经营状况不佳,亏损上升。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总额31.3亿元,比上年增加7.9亿元,亏损额相当于实现利税额的20.4%,在我省现有的三十八个行业大类中,出现净亏损的行业有19个。

  
  
国有工业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结构调整滞后,机构转换缓慢,历史负担沉重等诸多因素,经济效益低下。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高达19.4亿元,占全部工业亏损额的61.9%;企业债务负担沉重,1995年末国有工业资产负债率67.6%。国有工业企业离退休人员相当于在职职工总人数的18.1%,企业内部及社会负担都大大高于非国有工业。

[责任编辑:安徽统计信息网内部办公版]